工作累了的女孩_副本.jpg

 

今天艾睿卡討論的個案是 - 失敗的晉升(The Failed Promotion) 

杜拉克曾說:「設計工作為管理者的職責之一,

管理者必須同時最大化組織的生產力, 又兼顧員工的需求與滿足感。」

只是艾睿卡跟大家一樣都會有些疑問,究竟什麼是真實組織中的工作設計?

什麼又是組織設計呢?

讓我們先來看一下個案的摘要吧!

 


 

金融行业名称.jpg

 

紐約有家投資銀行為了強化國際業務,決定聘用一位熟知國際事務的國際部門總經理

此時,曾待過大型商業銀行國際部門,且年僅35歲的 Frank McQuin 加入了這家合夥制的銀行,

而 McQuin 也只花了不到兩年便成為高階合夥人 (senior partner),

因國際業務成長快速,便拔擢公司內的首席經濟及證卷分析師 Stanley Novack 成為國際部門副總。

同時 McQuin 也告訴Novack,若是 Novack 表現良好將有機會成為合夥人

 

 

18個月後...

McQuin 向董事長報告:「Novack 無法勝任此工作,不僅決策懸而不決,交易常常無法完成,恐怕必須請他離開。」

 


不料董事長卻說:「Novack 無法勝任該工作不讓我意外,反而驚訝是你過這麼久才發現,

9 個月前我就希望你能來找我,我認為不論你是否晉用 Novack ,此次的晉升終將會失敗,

因為你違反了晉升的三個原則,你沒仔細評估該工作的需求、也沒有考慮三至四位候選人,更沒有與其他同事討論過.

一個以往表現優異的人,但升遷後表現不如以往,可能的原因往往是這三個常見的晉升失敗的理由。

由於你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,就要讓公司損失 Novack 這個人才?

難道你真的相信彼得定理(the Peter Principle)嗎?

 

 

我希望你在兩週後提出完整且合理的分析

包括: Novack 適合什麼職位?Novack能做什麼與不能做什麼?

Novack 是否能從18個月的經驗中學習營運知識,並成為公司分析研究的合夥人?但公司從來沒有分析研究的合夥人。

或者應該把它放在不同的部門?哪個部門適合?要與誰共事?

你必須要對自己、 Novack 及公司做出解釋。

在你想通失敗的原因前,我不會允許你指派任何人頂替 Novack 的職位!」

 

 

個案問題:

1. 你認為董事長的論點為何?

2. 你認為前任董事長提出晉升決策要注意的事項對嗎?

3. McQuin 應如何答覆董事長的要求,並找出 Novack 失職的原因?

 


 

如果各位有機會看到原本的個案

相信各位跟艾睿卡一樣都能感覺到

這次的個案與上次的 從一頂安全帽學管理 很不一樣

這是一篇原文有 6 頁接近 4,600 字的個案!!!

因此管仲老師在開始討論前的第一句話便是......

 

「讓我們抽籤請一位同學,花一分鐘為我們摘要一下」

 

工作_副本.jpg

 

當第一位同學摘要完後

老師再抽第二位,承接並補充第一位同學的摘要

之後陸續又抽了幾位同學

感覺每位同學看個案時著重的論點都不太相同

但似乎都有一個共通點 「聽起來感覺只是像把個案唸出來!?」

 

「摘要是把你讀到內容用自己的話講出來,

   不是把個案再唸一遍!」


當我們只是在 「唸」個案的內容時

其實腦袋並沒有真的在消化個案裡所提供的種種資訊

也就做不到我們先前所說的「從知識建構觀點」的訓練

 

常常我們以為自己讀懂了

但要簡單的講卻還講不出個所以然、講不到點

其實代表還沒那麼懂(心虛中......)

 

「If you can't explain it simply, you don'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.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by – Albert Einstein 」

 

手绘的工作组织结构_副本.jpg

 

 

緊接著老師的第二個問題是

 

「你認為這是一篇什麼樣的個案?為什麼這樣認為?」

 

這個問題為什麼重要?

原因在於通常我們讀個案不太可能只讀一次就完全理解(但真的有這種神級的人XD

因為內容真的太多、資訊太複雜

所以第一次閱讀主要是協助我們釐清個案的面貌

知道個案裡的人事時地物及整體架構

協助我們初步判斷或先定義個案中問題的所在

 

以上這兩個問題

也是我們常藉由個案來訓練同學們所謂 解碼 (decoding) 的能力

在司徒達賢老師

「個案教學與『知識與資訊處理能力』-終身學習基礎之養成」

一文中指出,解碼便是在分析個案時

將個案中所描繪的複雜現象加以「抽象化」並解讀

以界定出重要的參數與變項

 

因此根據第次閱讀所判斷或定義出的情境與問題

開始在個案中尋找重要相關的資訊

協助我們還原個案的前提假設、事實脈絡

以及釐清裡面種種的因果關係

 

 

接著就是第 2 次、第 3 次、第 4 次 ......持續的閱讀XD

透過以上反覆的吸收資訊、分析、判斷、過濾的過程

直到我們可以在客觀事實與常態邏輯的基礎上

建立我們自己的「論點」及強化我們的論述

這樣你就知道,為什麼那兩個問題那麼重要了吧 :D

 

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

雖然個案中客觀的事實是一樣的

但當每個人定義的問題不同時

也代表著每個人著重的點卻不盡相同

因此才會有討論的空間與必要

驗證彼此的思維與論述,

也是個案討論所強調的教學重點之一

 

Macbook_副本.jpg

 

透過摘要與解碼的訓練

除了能確定學生在討論前對個案能有通盤的理解外

也可大致知道每個人分析個案的深度與角度為何

更重要的便是訓練每個人推敲歸抐」的能力

 

所以,你覺得這是一篇在討論什麼的個案呢?

是組織設計?人力資源管理?策略管理?

我們在下一篇繼續深入的挖下去XD

 

arrow
arrow

    艾睿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