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.jpg

 

去年是艾睿卡第一年參加 杜拉克個案研討工作坊

透過 真實情境的模擬、結合商業職場上會遇到的種種問題

再經由互動式的問答與思考,讓我們得以找到最合適的處理方式

能夠擁有如此多的收穫,讓艾睿卡又迫不及待的報名了今年的班次

 

特別的是今年多了更多來自不同學校及背景的新面孔

為此次的個案討論帶來更多元的意見及想法!

 

7.jpg

 

張忠謀先生曾說:「If everybody is somebody, then anybody is nobody!」

那到底誰會是未來的 somebody 呢?

 

2011 年 10 月號的哈佛商業評論也曾提及:人才短缺的現象將再持續 20 年!

但重要的是,當機會到來時,我們有沒有足夠的知能可以掌握?!

 

商业成功人士.jpg

 

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

有些人能在很短的時間內,產生豐富且具體的看法

有些人苦思良久最後卻不得其道

關鍵就在於腦袋的「稼動率」(かどう~~~)

 

個案討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提升 腦袋的「稼動率」 

也就是 腦袋的「產能使用率」(rate of capacity utilization

讓你可以在更短的時間裡想得更廣更深一點

 

說了這麼多

快來開始我們的第一堂「個案討論」吧!

 


 

8.jpg

 

第一堂課上半節的主題為「從知識建構觀點解析個案教學-司徒達賢」

 

老師的第一個問題:為什麼要區別資訊、知識,及獲得知識的能力與習慣?

同學們紛紛先對於資訊、知識,及獲得知識的能力與習慣作出解釋

但究竟為什麼要區別這三者呢?

 

常常我們在討論報告時

有人會使用許多專有名詞,如:策略、目標、計畫...等

(可能感覺起來很專業!?)

但你真的清楚這些專有名詞的意義嗎?

 

9.jpg

 

自 2000 年以來有許多針對「用字精準度」與「成功」關連性之研究,

最具影響力之研究是由 Johnson O’Connor Research Foundation 進行,

經過 20 年長期追蹤企業 CEO、作家、高階經理人

科學家、律師、醫生、建築師及工程師等職業後發現......

 

「用字精準度愈高的人,在學業及事業上比較容易獲得成就!」

 

可見用心辨別各個名詞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呀 XD! 

 

10.jpg

 

此外商管學生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專業不外乎是「解決問題的能力」

對商管的學生而言、都學習過相當多的名詞、理論與知識等

當你能將每一個字詞、理論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後

最關鍵的問題往往在於是否真的能將這些知識

實際應用於生活及工作所遇到的種種情況

 

而在面對變動愈來愈劇烈與複雜的環境,

我們所遇到的問題會變得更加難以處理,

究竟該如何應對呢?

 

答案就是「做中學」(Learning by doing)!

 

办公美女_副本.jpg

 

透過做中學,會發現理論與實務上存在著鴻溝

也才會知道自己目前欠缺的知能為何、如何補足

以及該如何運用現在自己現有的知識與技能

解決眼前的困難並累積成為自己的經驗

 

但做中學就一定會讓人有足夠成長嗎?

 

1.jpg

 

事情不是這麼簡單的 XD

除了要有持續獲得知識的能力與動機外

更重要的是得養成「持續學習的習慣」!

 

這樣才能在計畫趕不上變化的環境中

持續精進自己的知能外

也能在接連不斷的工作與挑戰中有所成長

 

以上是上半堂艾睿卡的收穫

此時腦袋的運轉已經讓血糖逐漸降低了

稍微休息一下

我們下半堂繼續努力!

 

13.jpg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艾睿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